食用菌全产业电商平台
2018-12-15 15:01:46都说这“傻人有傻福”,我之前还不信,看了这个新闻我信了!
所谓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。
小李卖西瓜都能月入4万了,不过对于卖西瓜的老汉来说:生意还真是难做啊!
“傻人有傻福”,小李不就是典型的案例吗?
他“不要管事,顾客自己挑”,哪有卖东西的自己不好好盘算的,他就什么都不管,给个袋子收个钱就完事了!给自己省事了还把西瓜都卖出去了!
看出什么了吗
?
其实市场不缺西瓜
缺的是卖东西的方法
-你见过有谁论袋卖西瓜的吗?-
没有吧!从来都是论斤卖西瓜,然后标个大致无二的价格。很多时候我都是在哪里看到了西瓜,正好想吃西瓜了才会买,也就是我自发产生购买欲才会产生购买行为。
但是小李这方法一出,我要是路过,我就会想:“哎呀!这卖西瓜的怎么这么傻!一袋子西瓜只要10块钱!这也太便宜了吧!不抢就没了!”这就是被卖家的营销手段引导出来的购买欲。
12
买家在想什么?
买家觉得这是占便宜的事,只要自己能装更多的西瓜就能省钱;殊不知这袋子需要扎上口才是重点,卖家可以自主调整袋子大小,将西瓜体积控制起来,而且西瓜是圆的,放在一起会有很多空隙,看起来满满一袋可能最多8个左右。
买瓜的人其实隐隐约约也知道这个“真相”,但是看到眼前这实实在在的一大袋西瓜和少量的10块钱就主观忽略了这个“潜规则”,这就是小李为顾客创造了一个“划算”、“便宜”、“不抢就没了”的心理暗示。
另外,人都是喜欢自主选择的东西。这一车西瓜的质量肯定是有差异的,那先到先得的就能抢到好西瓜,后来的只能拿别人挑盛的西瓜了,这样在买家中就自然营造了一种竞争的氛围——先到先得。早来的人心想“哎呀!这一车的好西瓜,最好的都被我挑走了,别人只能买我挑剩下的!”后来的人就会想“今天我没能最先挑到最好的西瓜,明天我一定第一个来!”大家的心理活动就变成了一场类似于竞赛活动,在买西瓜之余还能和别人比比看谁更厉害,买家买的开心,卖家卖得更开心。
新闻里说小李“没有半分土地”,那这西瓜肯定是他向别人买回来的,然后再卖出去赚个差价;
同样是卖西瓜的,老汉只是躺在地上睡觉,死死地守着这固定的一斤多少钱和一车无人问津的西瓜,然后一边羡慕着小李门庭若市。
两家西瓜的质量你能说出孰优孰劣吗?
不能,因为压根就没人买老汉的西瓜,没有比较就没有结论。
卖一种东西怎么差距这么大?
都说商人精明,但现在精明的商人赚不到钱,反而是这种看上去傻乎乎的赚了钱,这是什么道理呢?
在我看来,交易很大成分是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心理博弈:
买家觉得你这人太精了,就不愿意和你多来往,生怕被你骗了钱!
要是买家觉得你这人大大咧咧甚至有点傻乎乎的,那他们就放心大胆地买你东西了,因为他们觉得他们比你聪明,肯定不会被你骗了去,结果倒是你反而赚了点钱,买家也觉得和你做生意很愉快。
- 做生意无非两个状态 -
1
供不应求
如果你的同行很少,只有你才能卖一款东西,这叫供不应求,那你就是躺着都能赚钱,买家都来找你。
2
供大于求
如果你的同行很多,你卖的东西和别人卖的东西都一样,那你就得靠脑子赚钱了,谁能吸引客户注意力、谁能为客户制造购买欲谁就能赚钱,别人看着你赚钱也只能干瞪眼!
学点消费者心理吧!
谁不想成为小李呢?
谁又想变成老汉呢?
End.
Copyright © 成都瓜子价格联盟@2017